王贻德(公元1536—1615年),字师禹、号伸斋,明代广西全州县恩乡茅埠(今枧塘镇芳塘村公所茅埠村)人,王姓家族是当时全州县的四大望族之一。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进士。任分宜(江西)知县,历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分巡河北,升云南按察使,晋云南布政使。王贻德以清节闻名,子孙登贤书(考中乡试)者凡六世不衰。

司马光(公元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市夏县)人。

“必为世上不可少之人,为世人不能作之事。”清康熙年间,有一名书生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流露出其心怀天下的宏大情怀。

杨震(公元59—124年),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曾任丞相、太守、太尉等。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不受私谒”。杨震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暮夜却金”,拒收昌邑县令王密礼金,留下“四知太守”的美称。

周新,明代广州府南海县人,原名周志新,因明成祖朱棣常直呼其为“新”,因此他便以“新”为名,改“志新”为字。周新历任福建巡按御史、北京巡按御史、浙江按察使等职,从事刑事、监察、治安等工作。

明代万历时期,万历皇帝御赐过“天下廉吏第一”的名号给一名官员,这个人就是薛文周。

阮元(公元1764—1849年),江苏扬州人,字伯元,号云(芸)台。阮元一生著述宏富,治学领域涵盖经学、金石、校勘乃至天文、历算、舆地、诗文等领域。在仕途上,阮元青年早达,活跃于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的政治舞台近半个世纪之久,被称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作为学者型官员,他将穷幽极微、求真务实、经世济用的治学原则贯穿从政生涯,宦迹所到之处均勤政廉明、治绩斐然,被道光皇帝称赞为“极三朝之宠遇,为一代之完人”。

古时有这样一句话:“伴君如伴虎。”意即在皇帝身边任职一不小心便可能惹祸上身。特别是肩负规谏皇帝、纠弹百官重任的谏官,如何在权力中枢永葆凛凛气节和磊落胸怀,坚持忠言直谏、不辱使命呢?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昌黎先生”。在许多人心中,他是“文起八代之衰”的辞章巨公、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也是正师道、弘儒学、从祀孔庙的百代之师。

刘禹锡从多年的基层治理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吏治思想,如“忧国不谋身”“人之道在法制”等。在广东连州,他更是提出了享誉古今的施政箴言——“功利存乎人民”。

“村外桃花春色满,桥头杨柳午阴清。当年廉吏今何在?三晋曾闻有颂声。”明国学者李学诗在《镇夷关怀江仁斋先生》一诗中提到的村子位于腾冲市清水乡镇夷关,而诗中盛赞的廉吏则是有着“江青天”之誉的清代腾冲进士江舻。

唐时英(1499—1576年),字子才,号一相居士,曲靖人。明代嘉靖八年(1529年)考中进士,被授山西平阳知县。进士侯一元修撰隆庆《平阳县志》曾经有过评价:“吾郡平阳明兴以来,令去而思者仅四人,王唐张彭。”其中的“唐”就是指唐时英,这是对一个地方县令的最高赞誉,而唐时英是4人中政绩最佳的平阳县令。

在河南新密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廉吏,自汉设县治以来,在密县任县令的有近千人,而让老百姓称颂者却寥寥无几,杨炳堃属于其中的佼佼者。

卢宗哲(1505—1574年),字浚卿,号涞西,明济南府德州左卫(今德州市德城区)人。嘉靖七年(1528年)考取乡试第二名,十四年(1535年)中进士,历官庶吉士、翰林院检讨、南京国子监司业、南京尚宝寺卿、南京太常寺卿、南京光禄寺卿,诰授大中大夫。明清德州卢家出过8位进士,卢宗哲是卢家第一位进士。

与杜诗、范记、孟诗、何书合称岳阳楼“五绝”的窦联作者——清代道光年间的江西御史窦垿,出生于书香世家,为官近40年始终清廉自律、洁身自好,流传下来很多经典事迹。

昆明市呈贡区有一所供奉万岁圣位、百官拜祝的万寿寺,当地人称大佛寺。过去寺内有2株历经百余年的古柏,终年郁郁葱葱、枝叶繁茂,树冠迫近云霄。清朝康熙年间,呈贡知县刘世熼常游此地,并写下《万寿寺古柏》,诗云:“双柏何年植,婆娑迥出尘。青青色不改,阅尽古今人”。从刘世熼的为官做人来看,这首颇有内涵的诗作实际是他言志的诗章。

李馥(1662—1749年),字汝嘉,号鹿山,又号信天居士,出生于福清三山。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考中举人。

何瑭(1474—1543),字粹夫,号柏斋,又号虚舟,世称柏斋先生,河南怀庆府武陟县(今焦作武陟)人,官至南京左都御史(负责监察、纠劾事务,兼管审理重大案件和考核官吏)、礼部右侍郎(管理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具体事务)等职。

柘城,古老的炎帝朱襄氏故里,在这片厚积着黄河文化的土地上有很多清正廉洁的历史人物,窦容恂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因其生平政绩卓著,被乾隆皇帝给予“三简严疆”的褒扬。

梅挚(997—1061),字公仪,北宋成都府新繁县(今成都市新都区)人。以进士入仕,三入朝堂、六任州府,官至龙图阁大学士,世称梅龙图。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尤其憎恨官吏贪赃枉法、腐化堕落。其所作《五瘴说》一文,以自然之恶疾瘴气形容官场5种邪气,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反腐檄文。《五瘴说》仅120字,却高度概括了官场的5种积弊,警醒着历代为官从政者。

文彦博(公元1006—1097年),字宽夫,汾州介休人,自幼年时起便聪颖过人,21岁进士及第,一生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余载。史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

面对钱财,一个人该持什么样的态度?《钱氏家训》有云:“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意在劝诫子孙后代,做人当自律自持,不为物惑,对钱财不贪求、不妄取,坚守住名节操守。

在浙江省衢州市区钟楼底,有一个著名的文化地标——赵抃祠。赵抃祠始建于宋咸淳四年,其后几经迁移。明万历年间移至现址。现存的赵抃祠为清道光十二年所建,祠内有局部复原的苏轼《表忠观碑》,悬挂着道光年间衢州知府谭瑞东书“天下第一流人”匾额,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张立道,字显卿,其先陈留(今属开封市祥符区)人,后迁居大名,元世祖忽必烈贤臣名将之一。

据《北史》卷三十八《裴侠列传》记载,裴侠是北朝河东解人,祖父裴思齐是秀才出身,官拜议郎;父亲裴欣官至西河郡太守,赠晋州刺史。

张椿(1623—1665),字伯珩,山西阳城人,20岁考中进士。清顺治初年,任原武县(今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知县四载,后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四川按察史、江南巡盐御史等职。顺治十七年(1660),升任工部右侍郎(从二品)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和陕西巡抚。张椿勤政爱民,最终积劳成疾,于42岁英年早逝。山西提学道(正三品,掌管全省学政)采纳民意,追认张椿为“名宦”,《河南通志》《四川通志》等地方志书亦将其以“名宦”载入史册。

宋朝末年,一场大战在河南鲁山县一带展开,蒙古铁骑和宋朝将士进行了多轮拼杀。终因双方力量悬殊,宋朝将士寡不敌众,一步步地退守永年城中,在多次的较量中,永年城被攻破了。蒙古铁骑这一仗打得十分吃力,折了锐气,也彻底被激怒了,发誓要屠城,要把全城的老百姓一个不留地全部斩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一个人忍辱负重,拯救了全城百姓的生命……

赵轨(生卒年月不详),字玄轨,河南洛阳人。隋朝时期循吏,后魏廷尉卿赵肃的儿子。北周时曾任卫州治中,隋朝建立后历任齐州别驾、原州总管司马、硖州刺史、寿州总管长史等职。因为官清正廉明、为民谋利著称于世。

在巍峨高大的商丘古城北城门东侧的城墙上,镶嵌有一块石碑,上书“清德”二字,据记载这是康熙皇帝给宋荦题写的“清德堂”的残留部分,其字刚劲有力、清秀隽永,出自康熙皇帝御笔。在城南城湖南岸的八关斋里,还保留着十几块康熙皇帝赐给宋荦的匾额碑刻。

张伯行,字孝先,号敬庵,河南仪封人,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的清官,历任内阁中书,福建、江苏巡抚,礼部尚书等。他严于律己,爱护百姓,不贪名利,深受康熙皇帝的器重和百姓的爱戴。康熙称赞其“操守为天下清官第一”。

孙继鲁(1498—1547),字道甫,号松山,云南都指挥使司云南右卫(今云南省昆明市)人,祖籍浙江钱塘(今杭州),出生于沾益炎方松韶关村。明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授澧州知州之职,后因事改任国子监,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谥清愍。孙继鲁耿直忠厚,所到之处凭借清廉节义闻名。因其为官公正廉洁,人称“孙青天”,与宋代“包青天”、明代嘉靖末年“海青天”(海瑞)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三青天”。因出生于珠江源头、松涛阵阵的方松韶关村,常以“松之高洁松之傲骨”自警自律,好诗文,著有《松山文集》《破碗集》《习社祠堂记》等。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史》称其“至性过人,忧国忘家”,他是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中蕴含着坚定不移的清廉品质,特别是3首廉诗充分反映了他对为官之道的认识和体悟。

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相,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评价他是“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意思是说他是个奉法的中规中矩好官,让百官都自觉端正了自己的言行。

郭燮熙(1868—1943),字理初、礼初,自号梅花老人、梅雪、南舟、雪舟、石樵,室名梅雪山房,镇南(今南华)龙川镇西街人。其父郭兆奎,字炳星。出生于南华西街的晚清举人郭燮熙,曾是云南大名鼎鼎的历史文化名人,被人们誉为画梅大师、地方史学大家、国学大家和诗人。“郭梅夏字”意思是郭燮熙画的梅花,夏育荷写的书法系镇南画苑翰园之冠。

季文子(?—前568年),即“季孙行父”,谥文,史称“季文子”,春秋鲁国人,官至鲁国正卿,宣、成、襄三代为相,执政33年,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贤臣廉吏。

张汉(1680—1759),字月槎,号莪思,晚号蛰存,云南石屏张本寨人,后移居石屏城内。

光绪七年(1881年),上海《申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报道了时任陕西省三原县知县焦云龙勤政爱民的感人事迹,称赞他“公在池阳,视民如伤,五日在城,五日在乡”。

清人颜光敏的《颜氏家诫》一书,内容贴近家庭伦理和日用常行之实,言辞谆切而近乎絮叨。静心细读,一位呕心沥血为子孙计而又颇具远见的家长形象会不时地在脑海中浮现。

赵汝濂(1495—1569),字敦夫,号雪屏,明朝云南太和(今大理)人,嘉靖十一年进士。

卢肇是历史上江西地区首位状元。他以文翰知名海内,为人高风亮节,有不少流传后世的美谈。

晏婴(公元前578年—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婴,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长于辞令,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对外既灵活,又坚持原则,使楚曾舌战楚王,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孔子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姜涛,字伯渊,忻州解村人,明代著名的贤臣廉吏。

养马岛秀丽如画,引人入胜,除绮丽的自然风光外,历史文化也受世人推崇。秦始皇嬴政为寻找长生不老药曾经多次东巡到达此地,东汉“一钱太守”刘宠雕像也屹立于此,据《魏地形志·牟平》载:“莒岛(即养马岛)有刘宠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的。每个普通人都与国家、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每个普通人都应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作出贡献,这种深沉的责任意识,在后世不断为人提起,已融入我们的文化血脉中。

古代的云南,交通闭塞,行路艰难。向往岳阳楼的云南人要登临岳阳楼不太容易;要想在岳阳楼题诗作对流传后世,就更不容易。而清代的云南人窦垿却7次登临岳阳楼,并写下了至今还被人传诵的楹联和律诗,真可谓难能可贵。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诗国中最灿烂的星。元朝大德八年(1304),来自西域的诗人辛文房完成了《唐才子传》一书,他写作此书“咏一代之清风”,寄望“百世之下,犹期赏音”。《唐才子传》“因诗系人”,为398位唐五代诗人立传,是了解唐代诗人生平、唐诗流变的重要文献。

李元阳(1497—1580年)明代白族文学家、史学家、理学家。字仁甫,云南大理人,世居点苍山十八溪之中,号中溪,别号逸民。李元阳的一生可以分为少年学习、中年为官、晚年辞官乡居3个时期。在前2个时期他学习并接受了儒家学说,对阳明心学情有独钟。后期他倾向于儒、释杂糅,从心学出发,援佛家之禅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学思想。李元阳著述广泛,有诗文集《艳雪台诗》《中溪漫稿存稿》,理学著作《心性图说》,史学著作《大理府志》等。

手绘长图·廉通古今丨海瑞:“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陈表(1490—1573年),字献忠,号草池,明代云南澄江府新兴州北城(今玉溪市红塔区北城)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历任四川汉安县知县、四川云阳县知县、浙江道监察御史等职。47岁时,他因“忠直见忤”被贬,49岁回乡。陈表学识渊博,人品高尚,为官清廉,造福百姓,在许多方面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特别是他不畏权势、严惩贪官,被百姓称为“铁面御史”的事迹,更为后人所敬仰。他也是玉溪兴办官学的第一人,被奉为“玉溪贤人”。

汉魏迄于隋唐,中央王朝主要通过设立边郡,实行“羁縻”的方式管控云南。边郡的主管大员多半从邻省四川或中原其他地方派来。那时,云南还生活着众多语言不通、风俗各异的少数民族部族,并且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有效管控云南这片土地,不使其“叛离”中央政权;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进步,当然是这一历史时期中央政府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是衡量这一地区官吏政绩和官德的主要标准。

明代洪武年间,中央政权在云南的统治逐渐巩固,经济社会文化得到逐步恢复和较大发展,民族关系进一步改善,边疆日益巩固。取得这些进步,云南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不容忽视。明初曾任云南左布政使、被朱元璋誉为“治行天下第一”的张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张紞在云南17年,任云南左布政使13年,安抚20多个兄弟民族,发展兵工农商,在一些边疆地方摆脱了土酋奴隶统治的桎梏。此后不久,云南被正式列为13省的序位。

为官是重义忘利还是唯利是图,是遵纪守法还是以权谋私,自古以来就是为官者面临的选择。有的人官居要职却能清廉一生;有的人一沾官位就贪得无厌。最终,清廉者为后人传颂,贪赃者遭后人唾弃。石屏历史上有一位当官不谋利,教子有矩法的高官罗凤彩,值得后人称颂。

赵汝濂(公元1495年—公元1569年),字敦夫,号雪屏,明朝云南太和(今大理)人,嘉靖十一年进士。

侯琎,字廷玉(1398年—1450年),山西泽州吕庄(今晋城市城区西吕匠村)人。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山西乡试解元。宣德二年(1427年)进士。因随王骥“三征麓川”,并参赞云南军务6年,因功先后晋升为礼部侍郎、兵部侍郎。侯琎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在参赞云南军务期间,在腾冲做了许多实事,他的事迹在腾冲广为流传。《民国腾冲县志稿》人物中,侯琎被列入武职。书中评价他道:在腾建城筑坝,功德在人。

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广泛的阅读与深入实地的调查,让顾炎武具备了博洽深邃的学识。顾炎武一生撰著丰富,留下了《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及《顾亭林诗文集》等。尤其是《日知录》,顾炎武耗费大半生精力撰成,可谓“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日知录》是顾炎武的读书笔记,学有所得,随时札录,篇幅不拘长短,内容丰富,并有他的独到思考。

苏州虎丘五贤堂内有这样一副对联:“天下苍生待雨霖,古来贤守是诗人”,五贤堂纪念在苏州为官颇有政声的五位贤官,他们也是著名诗人,分别是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王禹偁和苏轼,今天我们来讲讲韦应物。

南音是中国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听南音,我们还能感受唐宋音乐的风雅,体会中华文明令人感动的连续性。今天,南音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年人,他们将南音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赋予古老南音新的活力。

说起萧崇业,蒙自市无人不知,老一辈常用萧崇业“四次却金”的故事来教育后代,为纪念萧崇业,新安所民众将镇内的一条街道取名为崇业街,一直沿用至今。

“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中国父亲表达自己的爱,多是深沉内敛不轻易流露,但若细细在典籍中翻寻,也会找到不少爱子怜子的佳句。

历览千载书

2023-06-16

究其原因,除了文献本身的珍稀性质之外,还有鉴赏家在美学欣赏上给这些古代书籍赋予了文化、历史的价值,还有版本学家通过他们的工作,“抖落了古旧书籍上尘埃,让它们发出了珍珠般的光芒。”

很多人都知道保山的地名是因保山城西面的太保山而得名,那么太保山又是因何而得名呢?这就得追怀一番“文太保”文澍了,太保山便是因文澍而得名。山以人而得名,人以山而传千古。

孝弟敬慎,则为君子。暴戾隐贼,则为小人。自今以往,毋狃于故习,国有明罚,吾不得私也。

会里,昆明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被总督府派到路南(今石林县)任知州。会里上任时,路南多地屡患旱涝之灾,特别是地势低的西门外,在雨季常洪水泛滥成灾,严重危害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周边高地稻田又因缺水难以栽种。如何治理旱涝、变害为利,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祖爷爷讲了一遍又一遍,靖安出了个况青天;十五贯唱了一年又一年,为百姓坐公堂明镜高悬……”多年来,在赣西北九岭山麓下一个人口不足16万人的小城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歌谣中所提及的况青天,就是被《明史》誉为“刚正廉洁,孜孜爱民”的况锺。

悠悠水之韵

2023-06-02

潺潺清波,孕载万物,水,流淌于苍茫大地,滋润每一个生灵。她跨越岁月,从遥远的《诗经》而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多少人深情传颂这美丽的画面,多少人矢志追寻世间的美好。《道德经》中亦可窥见其风姿,“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她以其柔弱的姿态却无往而不胜,“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至柔至刚,却又浑然一体。《世说新语》中如此谈水给人带来的惬意:“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蒙以养正

2023-06-02

我国自古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古人提出“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观点,倡导在一个人年幼时即培养其纯正的品质。古代教育儿童的“蒙书”洋洋大观,在使儿童识字、掌握读写技巧、获得文史常识的同时,也使其见贤思齐,涵养美德。

包拯作为古代著名清官,在开封、合肥、肇庆等地,都有后人为纪念他而修建的祠堂。开封包公祠始建于金、元,因黄河水患,屡毁屡建,现在看到的开封包公祠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游览包公祠,各个建筑上悬挂的楹联就像一颗颗明珠,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天府之国,山川壮丽,人文深厚。四川古代历史上诞生了许多文化名人、文化世家,他们或以经学立身,或以文学名世,或以史学传家,探寻他们的故事,我们能看到家学、家风、家训的深远影响。

“父慈子孝家和睦,廉洁为官人称颂。化行乡党淳风俗,人过程门肃起敬。”这是人们称赞二程清廉家风的诗句。二程,即北宋程颢程颐两兄弟,是宋代理学的重要奠基者。程氏兄弟于北宋明道年间出生于黄州府黄陂县城西草庙巷程乡坊思贤堂,也就是今天武汉市黄陂区文教巷42号。

苏州古城的中心,有一座宋代园林沧浪亭。庭院幽幽,门前一泓碧水环绕,婆娑绿树与亭台红柱两相映照,优雅又活泼,自是韵味无穷。

人在草木间

2023-05-19

5月21日是“国际茶日”,这是联合国设立的国际日,以赞美茶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促进全球农业的持续发展。

歌诗颂母爱

2023-05-12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曾用如此深情而自责的语气歌颂母亲。母爱就像来自南方的风一样和煦,吹拂着如枣树嫩芽的孩子们,孩子们茁壮成长的背后,蕴藏着母亲养育儿女不尽的辛苦操劳。

三纸无驴

2023-05-12

南北朝时期的学者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家训史上的重要著作,里面谈了很多教人读书写文章的道理。

古人仰观宇宙之大,很早就从事天文观测活动,将天文与人文紧密联系,形成了中华文明独特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国古代,服饰是礼制的重要载体。由布衣、白丁、黄袍加身这些词语可见,古代服饰除遮蔽保暖外,还具有区别身份、划分等级的功能,承载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历代史书中也有专门的“舆服志”来记载各个朝代的礼仪文化与衣冠服饰。

提到中国古代的文章大家,我们总会想起“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声名远播,与中国的选本文化密不可分,八大家文采斐然,人格亦备受推重,能够“载道”之文,必出自仁义之士。回顾这些文章大家的炼成之路,固然与其天赋、努力密不可分,但良好的家风家训也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到唐宋八大家的“书香门第”去看一看,感受、体悟他们的家风家训。

湖南博物院正在展出“世纪动脉万里茶道——九省(区)茶文物联展”。“万里茶道”存续于17世纪至20世纪前半叶,习近平总书记曾将“万里茶道”和新世纪的中俄油气管道并称为“世纪动脉”。

地名彰廉德

2023-04-21

地以名传,名以人传,人以廉传。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有不少地名因廉洁人物、廉洁故事而生,其蕴含的精神至今仍闪烁着崇廉向善的光芒。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读书、勤于学习的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海量文献传承至今。古代关于书的学问,不论是版本学、目录学,抑或是校雠学、辑佚学,均极为详备,博大精深。古人读书讲究版本,善本之善,在于其错讹较少,接近原书本来面貌。今天我们对版本的理解既继承了古人的见解,又超越了古人的见解。请随我们走进杭州国家版本馆,欣赏江南版本之美,领略诗书江南之韵。

心迹双清

2023-04-14

苏州以园林而闻名于世,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中,要数沧浪亭为最古老的一座园林。这座园林不仅以美景吸引人前来欣赏,亦因其对圣贤的纪念而吸引人前来景仰。沧浪亭中五百名贤祠,将苏州本地及与苏州深有关联的名贤汇聚一堂,刻其画像为念,撰写铭文赞其功德。其中有这样四句铭文:“惠爱黎元,宏奖髦士;心迹双清,沧浪之水。”这位被盛赞品行高洁而无尘俗之气的名贤就是宋荦。

“终古衣冠留葬处,万流瞻仰慰忠魂。”春和景明的时节,扬州城外,梅花岭畔的史公祠,前来瞻仰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的人络绎不绝。从1644年到扬州督师,到1645年壮烈殉国,史可法在扬州的时间不足一年,却深为扬州人怀念。回顾其壮烈的人生历程背后,读与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维度。

心正则笔正

2023-04-07

今年初,一方柳公权晚年篆书墓志现身西安。碑文点划之爽利,骨力之遒劲,结体之严谨再次惊艳世人。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是江南名胜岳阳楼上的一副名联,赞的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站在雾霭烟岚的岳阳楼上,眼前是浩渺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心头是天下百姓的忧患与安乐。

丁宝桢治水

2023-03-31

提到丁宝桢(1820—1886)的名字,许多人都不陌生,这位晚清大臣“前门接旨,后门斩首”,以大智大勇斩杀了御前大太监安德海,发明了“宫保鸡丁”这道舌尖上的美味佳肴。而对他治理水患、兴修水利等事迹却鲜为人知。

提到古代循吏干臣,清初于成龙(1617—1684)必有一席之地。他45岁入仕,从知县做起,意志坚定,笃行务实,政声卓著,三次被举“卓异”,终成一代封疆大吏。于成龙为官二十余载,深受当政者器重和百姓爱戴,在两江总督任上去世后,“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于成龙可以说是古代为官者的典范,而他能够有此成就与其秉持的为人处事之道密切相关。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用生命谱写出的千古绝唱,他昭告世人,天地间有比生命更为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仁与义,是他的恩师欧阳先生传给他的“道”。

从深得孔子喜爱的颜回,到写出中国家训名篇的颜之推,再到精忠守节、字如其人的颜真卿,源远流长的颜氏家风如不灭明灯,深为中国人推崇。

在悠远的中国诗歌长河中,咏柳诗不计其数,“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杨柳郁氤氲,金堤总翠氛”等诗句无不描绘了柳的婀娜姿态,寄托着诗人对柳的喜爱之情。

西子湖畔,北山葛岭路5号静逸别墅东侧,有座圆顶墓茔,墓碑上书“宋参知政事陈忠肃公墓”,两侧题联:“丹衷昭天地,节义壮山河”。墓后竹林青翠葱郁,随风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来的世事沧桑。

济南大明湖畔有一座南丰祠,祠内有这样一副对联——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这两句出自苏辙之手。横批“江汉星斗”则化用了王安石“水之江汉星之斗”的诗句,这位被苏辙和王安石盛赞其儒术与文词的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人热爱读书,崇文重教。古人总结了不少读书的方法,留下了许多读书的美谈。

贤不减古人

2023-03-03

明代廉吏徐九思(1495年—1580年)一生官职不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他在江苏句容做过九年县令,甘于清贫、体恤民情、兴利除弊,爱民、利民胜于惜身、惜官,留下“勤则不隳,俭则不费,忍则不争”的训词。他的勤、俭、忍“三字经”,为时人称道,亦启迪今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这副悬挂在河南汤阴岳飞庙正殿的楹联,上联取自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下联出自明代谏臣杨继盛的《言志诗》,道出了岳飞所倡导的“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的精髓。撰写楹联者,是一位与岳飞心灵相通,同样有着高尚情操的廉洁之臣——何金寿。

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刚刚度过的二月二,又名“春龙节”,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春耕怕旱,降下一场春雨,最是农民期盼的礼物。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能够腾云致雨,春龙节的要义,便是通过祭祀龙神祈雨,保证开耕顺利。

四川博物院正在展出“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展出30余家博物馆珍藏的苏轼主题相关文物274件,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苏轼的3幅真迹:《潇湘竹石图》《阳羡帖》和《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时光流逝,东坡风范依然,让我们以其精妙绝伦的笔墨为引领,探寻他不悔的人生追求。

清代有多种御史,据《清史稿》记载,都察院中不仅有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左佥都御史、监察御史等官员,还有巡盐御史,巡漕御史,巡视京、通各仓御史,巡农御史等负责专项工作的官员。而在其他一些清代文献中,还有一个不为今人熟知的御史——“审音御史”。

立世应戒欺

2023-02-10

古人云:“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可是东汉时期却有位偏不相信这则忠告的官员,深夜怀金,送与有恩于己的杨震,为防被拒,遂低声安慰,没有任何人知道,您尽可放心收下。杨震说怎么没有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便是“四知太守”的故事。这位深夜怀金相送的官员,自信没有人知道此事,却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何以满江红

2023-02-10

网上常能看到“孤篇盖全唐,一词压两宋”的赞誉,前者指的是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后者则是宋代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尽管这样的说法并无确凿出处,但历史的传承与集体选择,让它们无可争议地熔铸进民族的血脉。尤其是岳飞的《满江红》,传诵之广之深,以至于提到《满江红》就仿佛特指“怒发冲冠”,眼前闪现出精忠报国的岳家军形象。词、人、精神,三者同一。

“松际半溪垂早月,石门中路入疏钟。”一派晨钟暮鼓的乡村耕读之景,呈现在安徽省东至县葛公镇永正村。此村古称南原,据传,南朝以文学著称的昭明太子萧统曾留宿此地,自此文风大盛,明代名臣郑三俊(1574-1656)就诞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