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吏故事】铁面御史陈表

发布时间:2023-07-27 09:34:59   来源:云南法制报

陈表(1490—1573年),字献忠,号草池,明代云南澄江府新兴州北城(今玉溪市红塔区北城)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历任四川汉安县知县、四川云阳县知县、浙江道监察御史等职。47岁时,他因“忠直见忤”被贬,49岁回乡。陈表学识渊博,人品高尚,为官清廉,造福百姓,在许多方面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特别是他不畏权势、严惩贪官,被百姓称为“铁面御史”的事迹,更为后人所敬仰。他也是玉溪兴办官学的第一人,被奉为“玉溪贤人”。

少年读书 品学兼优

陈表幼承家训,刻苦勤学,志向远大,明朝弘治十七年(1504年),15岁的陈表去晋宁盘龙寺读书,因成绩优异,获一等食廪饩待遇。第一次会试落第后,为解决生计,便到四川南溪县任教谕。南溪从教6年间,陈表兢兢业业,关爱学生,深受学生与当地贤达的尊崇,誉其“讲文学必根道学,做经师不愧人师”。嘉靖二年(1523年),陈表由南溪北上参加会试,考中进士,时年34岁,同年,授四川汉安县知县,他是玉溪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进士,对玉溪的发展有“肇启人文”的促进作用。

忠直见忤 刚正不阿

嘉靖四年(1525年),陈表父亲过世,他回家奔丧,不久母亲也病故。守丧除服后又赴四川,改任云阳县知县。陈表不仅学识渊博,道德高尚,而且为官清廉,直言敢为。在任知县期间,不尚繁苛,兴利除弊,由于政绩突出,深得民心,嘉靖十一年(1532年),陈表升任浙江道监察御史。

嘉靖十二年(1533年),陈表调任钦差大臣,“持节”巡按直隶、淮阳(今河南郑州,这里泛指河南)等地政务,陈表所到一地皆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激浊扬清,不畏权势,敢于惩治贪官,解救患难百姓。当时的淮安(今河南沁阳市)太守是夏言(武英殿大学士、首辅执政)的侄子,他以夏言作靠山,有恃无恐地搜刮民脂民膏,贪赃枉法,没有人敢过问。之前来的巡按明知夏言贪婪暴虐,但慑于他的权势,都不敢过问。陈表来到淮安,有人劝他少管闲事,以免和夏言结怨。他说:“吾今代天巡狩,讵可容私。非种不除,如其生灵涂炭何。吾职宁休,民害必除。”无疑表露了他疾恶如仇的性格,一时广为传颂,被称为“铁面御史”。

钦差巡按期间,陈表善于发现人才,为国“拔擢英才”,雷厉风行惩治淮安太守,直接冒犯夏言,当然为夏言所不容。所以他仅在任一年就以“忠直见忤”而被削职,时年46岁。代天巡狩,是陈表仕途的顶峰,也是其官宦生涯的终点。

创办官学 兴修水利

陈表被罢官后,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回到玉溪,为家乡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嘉靖二十年(1541年),陈表创办“草池书院”,邀请其学生吕淮和他一起讲学,为家乡培养人才。回到新兴州(玉溪)前,新兴州(玉溪)虽建有文庙,但并未设置州学,学生考试极为不便。为振兴新兴(玉溪)教育,培养人才,知州杨杰已多次上疏朝廷,申请官办州学,但一直未获朝廷批准。嘉靖末年,已年过七旬的陈表联合家乡父老,再次上疏呈请设立州学。鉴于陈表的身份和名望,礼部只得呈文奏明皇帝:“州人陈表,成进士,官御史。风气已开,文教日兴,人才渐出。黉序应设。”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呈请获批,结束了新兴(玉溪)没有官学的历史。第二件是兴修水利,泽及子孙。当时玉溪坝子东部干旱严重,常常颗粒无收。陈表亲自查看地形,捐出资金,组织农民在灵照山下凿涵洞,引来撒喇河水,使千余亩农田得到灌溉。他倡导修建的撒喇渫,历经500多年,至今,灵秀人民仍然在使用。

陈表于万历元年(1573年)去世,享年84岁。因他生前兴学、治水有功,还有着“刚介不挠、秉公才高”、常怀故土、心悬民苦、为民谋利的高尚情操。知州张子京等人上疏朝廷,为他在新兴州建立乡贤祠(陈表祠),以供后人缅怀。(丁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