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关注|推动中部崛起 凝聚发展合力

发布时间:2024-03-25 09:32:3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 李灵娜

中部地区找准自身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着力发挥作为我国重要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图为近日,工人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一家新能源企业智能化生产车间作业。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谋划、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助力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如何理解加强中部地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衔接的重要意义?在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过程中,为何要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如何加强都市圈之间协调联动,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张晓明、城镇化研究室主任孔翠芳。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记者:把中部地区放到整个国家版图中、放到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来定位思考,其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体现在哪里?

张晓明:中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其国土面积约占全国十分之一,人口规模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经济总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中心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其显著的区位优势。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连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丰富地区的桥梁和纽带,在国家经济版图中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中部地区已构建了包括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相互协同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不仅促进了区域内部的互联互通,也为中部地区与全国乃至全球的联系提供了便利。

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同样不容忽视,该地区不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等,还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中部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充足,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支持。中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中原农耕文明的核心活动区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背景下,中部地区的崛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首先,中部地区崛起有助于推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其次,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能够吸纳和转移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缓解东部地区的发展压力,同时为西部地区提供市场和技术支持,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最后,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能够为全国提供强大的内需支撑。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通过提升中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消费水平,可以进一步扩大内需,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记者:如何理解加强中部地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

张晓明:加强中部地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是为了发挥战略协同效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这不仅对于中部地区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

对中部地区自身而言,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有助于中部地区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条。中部地区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的衔接,可以推动深化流域上下游产业分工协作,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集群效应。有助于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开放水平。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互动,可以为中部地区带来更多创新资源和开放机遇,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技创新成果,提升本地的创新能力和开放水平。

对全国整体发展格局而言,加强中部地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有助于加快构建优势互补、差异化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是提升内陆开放水平。中部地区虽然地处内陆,但通过与其他战略的衔接,可以转变为对外开放的新前沿。二是优化国家产业布局。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大的市场潜力,通过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衔接,可以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缓解东部地区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同时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三是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部地区在长江、黄河等重要生态屏障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与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的衔接,可以更好支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四是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通过与其他战略有效衔接,可以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深入推进,在互联互通、辐射带动和改革创新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记者:为什么说区域重大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孔翠芳:区域重大战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区域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重要空间载体,战略重点区域可以看作是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火车头”。解决好重点区域的发展问题,充分发挥其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关系到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局。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价值在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首先是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发挥重点区域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从地方来看,各地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实现多种国家战略叠加融合起效,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实现自身目标定位。从区域层面来看,通过硬件和软件的互联互通,尤其是产业集群发展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区域内部协同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不管是点状还是轴带状的区域重大战略,都带有鲜明的“跨界”特征,有利于促进区域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优化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其次是在产业发展层面,发挥重点区域对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引领力。围绕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发展,各地可以根据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因时施策,推动形成点面结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调共享的产业发展格局。最后是在重点领域改革方面,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可以推动重点区域在科技创新、服务共享、生态协同、制度开放等领域进行探索创新和先行先试,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勇探新路。总之,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的价值主要在于以点带面、连线成片、从区域到全国,以重点区域带动提升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深入推进。哪些新进展新成效让您印象深刻?

孔翠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为区域经济布局作出全局性、战略性安排,从更高层次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大动力。

区域重大战略旨在加快战略重点区域的发展,实施以来在互联互通、辐射带动和改革创新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尤其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三大区域重大战略的新进展新成效让人印象深刻。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一核两翼”格局日渐清晰,北京非首都功能“减量瘦身”,雄安新区“拔节生长”,北京城市副中心蓬勃发展,京津冀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培育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多个重点行业的产业集群,强化科创协同和产业链韧性,不断推进各领域政务服务通办、公共服务共享,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良好示范。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正在崛起,基础设施联通、创新资源集聚、产业体系融合以及规则机制衔接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从“硬联通”到“软衔接”“心相融”,成为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这些成就的取得表明,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在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先行先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全国一盘棋,将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布局优化作为推动区域战略融合的重要抓手

记者:在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过程中,为何要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

张晓明: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布局带来了新挑战,既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又要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产业备份系统,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推动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布局优化,成为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的重要议题。

首先,推动产业梯度转移能有效缓解沿海发达地区压力,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生态环境超载,使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腾出更多资源、要素,聚焦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率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参与更高水平国际竞争。其次,优化产业布局有助于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率和安全性。通过在梯度转移过程中加强合理布局,可以确保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在地理上紧密衔接,减少物流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后,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过程中,要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将促进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布局优化作为推动区域战略融合的重要抓手,既要谋划好重大战略区域内部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又要积极推动不同重大战略区域之间的协调对接,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应对全球政治经济挑战的合力。

记者:如何加强都市圈之间协调联动,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孔翠芳:都市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要求“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要更好发挥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以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发展、以都市圈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协调联动、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

具体来看,一是构建都市圈交通同城化体系,加强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稳步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加快畅通未贯通公路和瓶颈路段,探索跨区域交通管理。二是推进都市圈产业同城化布局,强化产业分工协作,推动超大特大城市部分产业向周边转移,在都市圈范围内打造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是推动都市圈公共服务同城化供给,健全政策体系,优化服务平台和载体,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打通公共服务资源地域壁垒。四是创新同城化发展机制,建立和健全都市圈要素共用、平台共建、产业共引、利益共享等机制。

记者:如何使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

张晓明:区域重大战略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区域重大战略涉及的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等区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战略区域。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有助于不断推动我国动力源地区更高质量发展,为稳固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重要支撑。二是强化开放合作和国际竞争力。区域重大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等协同实施,提升了我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增强了国内各地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有助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三是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区域重大战略通过明确不同区域的发展定位和重点任务,有助于统筹协调优化空间布局,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四是推动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区域重大战略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通过统筹布局、集中打造创新平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推动区域重大战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可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地方实施的衔接,确保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完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确保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二是推动区域间开放合作,建立区域间沟通协调机制,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区域间的交通便利性和信息流通效率。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场体系,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内外环境。四是优化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通过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