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驻村感怀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0-05-29 12:20:52   来源:大理州纪委监委

有朋友问我:“扶贫工作该干什么,如何让贫困群众真正摆脱贫困,如何让困难群众体会到效果?”对此,我也曾心存疑虑。如今,我可以很肯定、骄傲地回答他们:“我们通过精准扶贫,一户一策,缺什么补什么,成效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

从纪检监察工作到田间地头,驻村扶贫的这段日子,是我进步很大、感触很深、感悟很多的几个月。

予以小事,温暖人心

我,之前在普淜镇任武装部部长,普淜镇的很多村我都熟悉,唯独子乍苴村了解较少,看到被崇山峻岭包围的子乍苴村才知道,这里是多么地偏僻。

驻村以来,通过实地走访对贫困户家庭成员信息、家庭住房安全、水源保障、家庭主要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生活中面临的重大困难等基本情况的深入了解,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扶贫这项工程是何等的重要和伟大,通过扶贫让我们山区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哪怕是边远的小村都通了自来水和水泥路。

记得有一次走访去王老弟家,迎面看见院内堆放着刚搬回来的玉米,王老弟的妻子正在剥玉米。王老弟经常在外务工,家里只有其妻子一个人打点生活。当天我便帮着王老弟的妻子把家里的储水用具全装满了水,把院子里的玉米剥完并帮其把卫生打扫了一下。

走的时候,王老弟的妻子对我不断道谢,纵然我对于这里的方言还不是完全懂得,可我从她的眼里读到了感动和那份乡村独有的朴实。王老弟的妻子喃喃地说道:“跟家人一样呐,你们干部太好了,我都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出门时,我轻快地在路上小跑着,浑身都是一股干劲儿,我暗下决心,以后碰到乡亲们,一定要尽我所能地去帮助他们,即使每天只做那么一件小事。

予以耐心,消融坚冰

基层工作是错综复杂的,在帮扶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部分农户对政策不理解,不支持,也不愿听,他们刻意抵触,说些风凉话,不待见扶贫干部。作为刚参加扶贫工作不久的工作队员,我想,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唯有抱着一颗迎难而上的心,脚踏实地,永不放弃,在不断摸索中前进,方能迎接胜利曙光。

刚开始,驻村第一书记带着我去鲁大哥家走访,我们之间的谈话基本靠“吼”,我们根本无法心平气和地和这么个“刺头”讲道理。鲁大哥的家庭条件不算太差,他固执的脾气和激进的性格让我们每个驻村干部都对他有些“望而却步”。他可以为户口簿上的某个错别字发上几个小时的牢骚,也可以因为他自以为的某些“不公”对着我们大发雷霆,跟我们扯着歪理闹个半天。所谓“好事多磨”,我们在宣讲有关政策、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渐渐地,他心中的坚冰开始融化,开始跟我们敞开了心扉。

“这么冷的天,你们搞扶贫的干部也辛苦,都进来烤烤火吧……”现在每每路过他家门口,他都会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去陪他拉拉家常。

“现在条件好了,土地还能随便开拓种植成自己的呢。”我们故意打岔。

鲁大哥不好意思地低头笑笑:“我没读过什么书,没什么文化,以前不懂,老给你们添麻烦,着实不好意思,你们难道还跟我一般见识啊。”我想,这层“隔阂”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信任、是感动。

予以坦诚,收获真情

漫漫扶贫路,走访需坚持。做群众工作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勤快,多做事,做好事,做实事,切实解决农户的困难和问题;二是要真情,要争做农户的贴心人,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以理服人;三是要能吃苦,无论刮风下雨,我们翻山越岭也要去。

记得有一次去罗大哥家走访,我们送去了年画、水果等物资,谈及村中变化,罗大哥也非常认可。

“村里的条件确实越来越好,如今大家用水、用电不怎么发愁了,房屋改造还有补助可以拿,路也修到家门口来了。冬天你们还送吃的穿的用的,每天还能烤着火炉看会儿电视,这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啊,要不是你们干部,我能有这些?几十岁的人了,原想着窝囊在山旮旯里一辈子,这下好,碰上盛世了,生活又有盼头了。”

“你们要注意身体,生活变好了,我们才觉得扶贫是做到位了。”我答道。

“多穿点,路也滑,注意安全,为了我们贫困户,你们也是够拼的,别摔着了。”临别时,罗大哥坚持送出很远才返身回去。

那一刻,我仿佛觉得屋外的天气比火炉还暖,扶贫工作期间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如此有意义,都成了我人生中一份宝贵的经历,显得弥足珍贵。看到贫困群众他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在农户家围着火炉吃着饭,那发出的阵阵欢声笑语,深深地在我脑海里定格,我想这就是同一个小康梦吧。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所以,我们就坚定不移地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贫困户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给自己沉寂的梦想插上翅膀,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王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