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扎紧扶贫资金的“安全袋”

发布时间:2017-07-21 10:21:53   来源:昆明市纪委

当前,脱贫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扶贫资金这个“钱袋子”,更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出现了利用扶贫资金“揩油”、截留克扣百姓补贴资金或因监管不力造成资金浪费的问题。

扶贫资金安全之所以受到威胁,既有基层干部思想不坚定、责任意识不强等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在开展扶贫工作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管理制度,监管失之于软、失之于松而造成的,致使腐败分子有机可乘。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块“奶酪”动不得!扶贫资金每一分钱的使用都是必须专款专用,不应该出现挤占、挪用现象,也不应该出现资金闲置和损失浪费现象。以权谋私、瞒报冒领、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扶贫资金不是“唐僧肉”,种种蚕食扶贫资金的手段也应该被绝对禁止。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不容碰触的高压线。

因而,对扶贫工作实行“制度化管理”,监督和了解扶贫资金使用情况,严惩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违纪行为,为扶贫资金套上“笼子”,便显得势在必行。

用制度规范管理扶贫资金,关键在于要从资金分配机制、使用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弄明白“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如何监管”等问题。扶贫资金本质上属于福利救助,客观上是扶贫攻坚的价值洼地,会形成套利的空间。制度的不完善,就为套利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要解决不正确履行职责,审核不细致,调查不深入,复核走过场等问题,确保扶贫政策和惠民资金真正落到实处,这就需要阻断牟利链条,强化监管执法,提高违规成本,优先保障困难家庭。

解决的重点在于优化制度安排,加强扶贫资金补助的后期管理。应建立专门的举报奖励经费,以社会监管弥补部门监管的不足,同时也应加大对相关监管部门的行政不作为惩处力度,敦促有关部门将工作重心从“拿”转到“管”。再者,还要提高骗补者的违规成本,对于申请资格只是比贫困线要求条件略高一点,且确实贫困的骗补者,可进行罚款处理;但对于家里已有数套住房的家庭和造假、隐瞒虚报骗补的企业,就应该严格入刑。

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对扶贫资金的流向进行全程监控,也要推动扶贫对象及扶贫标准公开透明化,接受社会监督,并建立畅通的举报渠道,对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做到发现一起,严惩一起。

此外,还应该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对不按项目要求实施,在项目实施中以虚报、虚增工程量等手段骗取、套取项目资金的,要严肃查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在信息时代,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让扶贫资金的使用处在贫困人群的监督之下。

用制度规范,加强每个扶贫项目、每笔资金的跟踪监督,消除“盲区”,堵塞漏洞,既要管好伸向扶贫资金的“黑手”,也要管好花钱的“手”,不让扶贫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让扶贫资金发挥出它该有的效益。唯有以制度规范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才能使利剑高悬,震慑常在。(五华区龙翔街道党工委  杨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