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善洲老书记离开的第五个清明节里,记者跟随着人们的步伐,来到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善洲林场,祭奠这位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老人。
在杨善洲墓园,许多人手捧鲜花前来祭奠老书记。人群中,记者看到了老书记的女儿们——杨惠菊、杨惠兰、杨惠琴三姐妹。每年的清明节以及杨善洲的忌日,她们都会相约而来祭奠自己的父亲。
祭拜过后,三姐妹走向父亲亲手植下的松林。
“每次来看望父亲,我们三姐妹都会来这片松林走走,听一听父亲百听不厌的松涛声,摸一摸父亲亲手种下的雪松,走一走父亲走过的一寸寸土地,感受父亲的气息。”三妹杨惠琴有点哽咽的声音,让大姐杨惠菊、二姐杨惠兰的眼眶都红了。
“对于我们姐妹来说,他是个‘苛刻’的父亲。”二姐杨惠兰说,“在别人眼里,父亲是地委书记,女儿出嫁一定会非常风光。父亲却要求我们姐妹从简办事,不让请客、不让收礼。我和大姐就不说了,1993年三妹结婚,时代不同了,经济发展了,父亲仍然叮嘱婚礼从简,只给了她1000元钱,婚宴没有超过10桌。”
“那天,父亲就穿着标志性的蓝色中山装参加了婚礼。没有高朋满座,没有谈笑风生,他就静静地坐在角落里,慢慢地吃饭,只是脸上挂着满满的笑容。”杨慧兰回忆着父亲的“苛刻”,语气里却是无尽的思念。她的诉说,也打开了大姐杨惠菊、三妹杨惠琴的记忆之门。
“父亲用‘苛刻’告诉了我们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还用‘狠心’教我们怎样自力更生。”杨惠琴接过话茬,“比如,二姐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读高中,而是去小学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后来知道公安局招考警员,她就报了名,还特意给父亲打了电话。我们都想,父亲一定会打招呼的。可是录取名单出来后,却没有二姐的名字。后来,二姐在姐夫的辅导下,靠着自己的倔劲不分昼夜地复习,终于考上了公办教师。”
“其实父亲是最爱我们的。”大姐杨惠菊一路走来都没怎么开口,但从眼神里可以看出,她对父亲的敬重绝不少于两个妹妹,“他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我们到今天都受用不尽。”
记者与三姐妹道别时,下起了小雨。无声的细雨,滋润着这万亩林海,也像老书记的手,轻轻地抚慰着女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