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和对策

发布时间:2015-01-01 14:13:10   来源:怒江州纪委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全党同志不负人民重托,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定决心狠抓作风建设,不断扎严扎紧作风建设“篱笆”。

当前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作风现状

(一) 学习的风气不浓,有的党员干部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和化发展的要求。部分干部以忙于工作为理由,整天陷入文山会海,忙于迎来送往,对于学习的兴趣淡化,没有抽出时间认真学习,导致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不高;也有部分干部学习不深入,不懂装懂,没有真正的用心去学习,去专研;也有部分干部学习没有联系实际,犯了本本主义,导致工作效率低,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果。

(二)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党员干部没有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部分党员干部开展工作往往以会议传达会议、以讲话学习讲话、以文件落实文件,只做表面的工作而没有落实到具体人和事情;有的工作主动性不强,只知道在办公室中听汇报,做指示,没亲身到基层中做调查,就算去也是“走马观花”,导致了对于出现的新问题,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有的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缺乏争先创优的精神,工作上得过且过;有的对群众反映的情况和百姓的冷暖不关心、应付了事,没有做到急百姓之所急;有的党员干部为了追求政绩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三)党员干部生活作风不正,没有做到廉洁从政的要求。部分党员干部受腐朽思想文化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热衷于赌博;部分党员干部讲排场、比阔气,用公款吃喝和进行高消费娱乐、健身、旅游等活动;极少数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出现了滑坡了,经不住了“糖衣炮弹”,出现了腐化堕落的现象。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作风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少数党员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导致了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党员干部对于理论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把学习当成额外的负担,总认为自己受党教育这么多年,为党工作这么多年,大风大浪都见识和经历不少了,不需要再进行学习了,甚至有个别干部认为学习政治理论既辛苦又劳累,有学得好不如关系好的错误的认识。

(二) 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对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工作受到消极的影响。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进一步多元化了,各种社会思潮和腐朽的外来文化对于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冲击,对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 监督不到位,进而导致了少数党员干部容易出现作风问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干部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对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都有了一些硬性的规定,但在执行上缺乏应有的力度。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比较弱,忽视对党员干部日常工作作风的监督,往往是以“秋后算账”的方法处理,致使党员干部容易出现作风问题。

解决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廉政教育,树立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思想道德基础。教育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深入开展作风教育,全面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一要扎实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政风气”主题教育活动;二要建立作风建设教育和督促检查保障机制,把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列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教育核心;三要实行理论学习考核,采取述学、知识测试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掌握党员干部有关作风建设的理论学习情况。

(二)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的治本之策,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监督惩处,确保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取得实效。只有加强对党员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检查,才能有效促进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一要加强监督检查,坚持完善党员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制度。二要拓宽监督渠道,充分调动人大的监督、政协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社会舆论的监督等方方面面的监督积极性,形成合力。三要严肃追究和惩处,对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履行主体责任不力、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失察错用以及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党员干部加大追究责任力度。( 颜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