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10-23 10:23:36   来源:大理州纪委

当前,中央对形势的总体分析是我国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发展的换档期、矛盾的凸显期。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这一课题,老君山镇纪委进行了专题调研,查找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对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意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内涵

1.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沿革。中国传统廉政文化萌芽于夏商周至春秋战国的先秦时代,产生于诸子百家的争鸣过程之中,秦汉时期逐步生成,臻于隋唐时期,宋元裂变,明清衰落。传统廉政文化始终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各个时期都占据“主旋律”的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继承与发扬传统廉政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特点。一是强调“以民为本”。先人因为胸怀“民贵君轻”的思想,所以提出以民为本,跟今天的“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一脉相承的。二是强调“仁政”。也跟今天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相呼应的。三是强调制度建设。《为吏之道》、《官箴》都是封建社会的制度,跟今天提倡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无相关。四是强调教化。管子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也跟今天提倡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及提倡移风易俗等等情道相通。

3.传统廉政文化的作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的各个时期加以总结,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廉政兴邦,腐朽亡国。有人总结了“十大亡君”,也有人总结出“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说到底要表达的也无非就是“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两句话。事实证明,廉政文化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极具促进作用。历史是辩证的,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审视。今天,我们来探讨廉政文化建设,无不从中汲取些经验与教训,对我们是不无裨益的。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的特征与实质。它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它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特征,富有强大的创新活力。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充分体现出符合现实的价值理念和普适的理论观点,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今天,我们探讨廉政文化建设这一课题,关键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基层廉政文化建设。

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内容缺乏主体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真正的主人。但在现实中,我们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人民群众又参与了多少呢?当前,抓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还只是抓了几个“衙门”和几个“小吏”而已。而实施这项活动的也只是几个所谓“包公”而已。在基层,“党政齐抓共管”、“全民参与”做得还远远不够,主体与客体分离,这样是无法抓好廉政文化建设的。

2.形式缺乏多样性。当前,基层抓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多半都是“老三样”:喇叭、红纸、老黑板,走走停停,形不成影响力。仅以老君山为例,春节、中秋、端午,搞一场群众歌舞表演,就算是廉政文化活动了,少了一些实质性的东西。

3.活动缺乏鲜活性。有的基层搞廉政文化活动,都是请领导上上党课、讲讲形势,再好一点的就是开个座谈,签个责任状。形式主义多了一些,实际内容空洞贫乏。

4.效果缺乏引领性。由于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必然会影响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真心执著于基层廉政文化的不多,基层干部做的是如何应付检查验收,广大人民群众事不关己,难以达到强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作用。

(二)原因分析

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的原因看,一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老传统丢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是廉政成效不明显,人民群众耐心缺失。从现实上讲,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投入远远不足,基本的活动场所、物质装备跟不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起早贪黑忙于农事,根本就没有精力和时间参与其中。从客观上看,廉政文化说到底是精神的东西,人们只有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才有热情参与其中。同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会能歌善舞,舞文弄墨,口吐莲花,生旦净丑。所以要区别对待,还要分类指导。

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深化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按照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普通党员干部的要求,把握重点,大胆创新,注重实效,廉政文化只有扎根群众,才能蓬勃健康发展。

1.重视基层廉政文化建设。重视不重视,效果不一样。各级党政部门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责部门,要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应当做到:一是思想引领,大力倡导廉政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二是认识开拓,要把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到文明建设、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三是行动示范,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参与其中,做“思廉、讲廉,唱廉,促廉、助廉,学廉”的榜样;四是整合用力,要千方百计消除政府“热”、群众“冷”,行政推动“多”,百姓参与“少”的现象。

2.夯实基层廉政文化阵地。要充分利用基层文化站点、老龄老干、党支部活动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解决基层廉政文化场地缺失的问题。要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医院“七进”活动,解决基层廉政文化切入点与着力点的问题。培养一支基层文艺队伍,“人在阵地在,方为一场戏”。

3.创新基层廉政文化内容。文化源于社会实践,还要还原于实践。不能搞空中楼阁,不能搞海市蜃楼,要因地制宜,贴近实际。以老君山为例,传统的荡秋千是最富民族特色的一项运动,假若加以引导,注入一些内涵的东西,活动效果会更好。2014年新生村举办“汇鑫杯”篮球赛,邀请了兰坪、维西的毗邻乡村参与,增进了民族团结;新和村敬老节表彰“孝亲敬老”模范,群众反响很大,这些都是内容上的创新。还有象革命传统教育、风土人情习俗,都是以当地资源为基础的,这些活动,既有特色,又能节本增效。

4.突破廉政文化活动形式。俗话说:人上有人,五颜六色。我们不要追求千篇一律、万众一心。但要根据总体的情况,摸索出一些规律来。比如:有人喜欢戏剧、有人喜欢歌舞、有人喜欢书法、有人喜欢绘画、有人喜欢摄影,我们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有的喜欢阳春白雪,有的喜欢下里巴人,还有的雅俗共赏,我们就要因地制宜的做好服务。对党员干部开展警示教育显然是必要的,对老百姓则需要从移风易俗、村规民约讲起,潜移默化,效果可能会更好。老同志喜欢棋牌娱乐,而年青人则喜欢网络、影视,要针对不同群体,因人施教,满足所需,效果可能更好。总之一句,要做到不拘一格,重在挖掘,注重创新,力求效果。

5.形成长效机制。要加强调研,制定出符合地方的廉政文化活动方案,大活动定期搞,小活动时时搞;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抓两头,带中间,促全面,都是很好的模式和方法。   

6.注重资金注入。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的投入,经费的多少起着杠杆支撑作用。可以通过财政预算、民间募捐、企业捐献等形式筹措廉政文化建设资金,促进廉政文化活动经常性开展。

7.加强人才培养。一要培养一批热心于廉政文化活动的乡土人才,使其发挥“火车头”的作用。二要激发文艺队的热情,走村串巷,内联外引,发挥其“纽带”作用。三要加强作品创作,充分挖掘民间艺人的创作潜力,将民间文化与廉政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融合”功能。四是定期不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提升整体素质,挖掘灵魂人物,促进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