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县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4-10-16 11:23:48   来源:大理州纪委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从2009年起剑川县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建设开始实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以县为平台,乡镇为单位,整合各级各部门支农项目资金,同时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加大投入。省级补助资金投向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公共服务等建设重点,建设小康、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建设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通过历时近5年的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单位的村容村貌极大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很大发展。

省级重点建设村基本情况

2009年重点村建设涉及6个乡镇9个村民委员会9个自然村,分别是金华镇金龙大桥头、永丰板洞河自然村,甸南镇西中下村、兴水江长门自然村,沙溪镇沙坪沙登、甸头甸头禾自然村,马登镇新民上河西自然村,羊岑乡石登华山自然村,老君山镇富乐村富乐自然村等9个自然村,每村省级补助15万元,1660户6988人受益。共完成投资956.98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135万元,部门整合资金174.4万元,群众自筹647.58万元。

2000年重点村建设涉及6个乡镇11个村民委员会12个自然村,分别是金华镇邑平村上太平、文华村金满城自然村,甸南镇海虹村上宝甸、海虹村下宝甸、上关甸村温登自然村,沙溪镇长乐村小长乐、寺登村寺登、石龙村石龙自然村,马登镇新华村上和自然村,羊岑乡杨家村大佛殿自然村,老君山镇建基村富基、新和村干河自然村。每村省级补助15万元,等共有农户1633户,受益人口7416人。

2011年重点村建设涉及5个乡镇8个村民委员会8个自然村,分别是老君山镇新和村委会大巨登自然村、沙溪镇长乐村委会大长乐自然村、沙溪镇溪南村委会江尾自然村、马登镇新华村委会中和自然村、金华镇南门社区南门自然村、金华镇向前村委会向湖自然村、甸南镇兴水村委会汉登中自然村、甸南镇永和村委会江长渡自然村等8个自然村。每村省级补助15万元。共有农户2294户,受益人口7278人。共完成投资517.93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120万元(每个自然村补助15万元),村集体投入13万元,群众投工投劳4434个工日以工折资26.56万元,村民筹资10.87万元,部门整合资金347.5万元。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和入村路建设38条7.28千米,村内公共绿化植树200棵,改建文体活动场地820平方米,新建垃圾处理池7个69立方,新建公厕1座20立方,新建排水沟2条200米45立方,院心硬化86户、墙体粉刷82户,新建卫生厕136间,危房拆除重建5户。

2012年重点村建设项目涉及2个乡镇4个村民委员会8个自然村,受益农户862户3882人。具体为老君山镇富乐村委会上富乐自然村、老君山镇富乐村委会下富乐自然村、老君山镇富民村委会富民邑自然村、甸南镇天马村委会桑茂岭自然村、甸南镇天马村委会北自然村、甸南镇天马村委会海门口新自然村、甸南镇回龙村委会香登自然村、甸南镇回龙村委会前江边自然村等8个自然村,每村省级补助15万元,共完成项目总投资909.06万元,其中:村民筹资4.56万元,村民投工投劳15600个工日折资93.6万元,村集体投入50.9万元,整合其他资金64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120万元。

2013年重点村建设项目涉及3个实施乡镇、7个行政村、9个自然村,分别是马登镇马登村委会马登自然村;金华镇向前村委会向湖自然村二组、文华村委会文源自然村、新仁村委会江口自然村、新仁村委会新仁里自然村、桑岭村委会桑岭自然村第三小组;甸南镇西中村委会中北自然村、西中村委会下自然村一组、桃源村委会下桃源自然村。每村省级补助30万元,受益农户1417户5960人。项目总投资735.71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1.15万元,投工投劳折资104.41万元,整合其他资金350.15万元,省级补助资金270万元。

2014年重点村建设项目涉及金华镇文榜村委会水古楼自然村,老君山镇新和村委会清坪自然村,甸南镇兴水村委会北汉登自然村、回龙村委会前江边自然村、发达村委会塔场自然村、玉华村委会玉龙自然村,弥沙乡弥新村委会弥井自然村等7各村,每村省级补助60万元,项目正在实施中。

主要做法、经验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确保重点建设村的顺利实施,县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乡镇相应成立了重点建设村实施领导小组,由乡镇分管领导和镇级相关部门负责人、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大学生村官、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组成,负责重点建设村实施工作,切实做到了项目到村、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及时分析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到不断总结好做法,做到稳步推进。

2.因村制宜,科学制定规划。各乡镇、各项目村深入村组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自然资源条件、产业发展现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认真思考群众所需,突出村情特点申报项目,从群众最急、最盼、最需着手,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公共服务等建设重点,科学制定重点村建设规划。

3.严格管理,认真实施。省级重点建设村任务下达后,我县严格按照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重点村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一是严把项目实施内容。要求各项目实施乡镇、村组资金投向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按照有利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急需、最受益的实际问题;二是严格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各项目实施乡镇、村村务监督委员会认真落实 “资金、项目、来源”三公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制度,严格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三是严守项目实施要求。所有建设项目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按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实施,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4.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在实施重点建设村的过程中,始终抓住“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这个关键,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了群众”的方针,切实做好宣传、组织、引导、发动群众的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地让广大群众在重点建设村中发挥好主体作用。项目启动以来,各乡镇党委政府、建设村“两委”班子与县农办、县新农队办密切配合,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群众意愿,真正把省级重点村项目建设成群众放心、认可的“满意工程”。

(二)取得的经验

剑川县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实施工作的实施,给项目实施村的村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能共享的实惠。主要经验有:

一是领导重视是做好重点建设村工作的关键。县委、县政府、县级相关部门领导经常深入各实施村检查指导工作,对出现的困难问题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加强对重点建设村项目的统筹协调。乡镇、村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负责地推进重点建设,保证了重点建设村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是群众广泛参与是搞好省级重点建设村建设的基础。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筹资,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项目资金整合是提高重点建设村建设成效的有效措施。各部门以重点建设村为载体,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切实增加对省级重点建设村的投入,共同推进省级重点建设村建设。

四是搞好产业发展是重点建设村的核心内容。重点建设村解决了群众一家一户不能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真正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就必须把培植产业作为重点工作,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五是因村务监督委员会组成人员受业务、工作经验的限制,监督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重点建设村需要建设的项目比较多,省级补助有限,而县乡财政困难,无力对重点建设村项目进行配套补助,加之各部门项目资金整合难度大,部分规划项目难以实施,省级补助资金重点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生产性项目投资相对较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省级重点建设村的效果。同时,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村组积极性差。

二是村民参与意识淡薄,还没有形成全民参与建设的格局。

三是技术力量不足,建设规划编制水平低。项目实施涉及规划、施工质量监督及预算、决算等专业技术,但因缺少专业技术人员,这些工作只能由镇、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承担,影响了项目的正常实施。

四是群众筹资筹劳能力有限,项目资金带动效果不明显。

对省级重点建设村工作的建议

通过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的实施,我县的重点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在今年的重点建设村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重点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应不断加大力度。

一是要增加对重点村建设项目资金的投入。由于剑川县基础薄弱,财力有限,支农资金投入不足的实际,建议在项目资金安排上适当增加省级补助资金标准,充分发挥省级重点建设村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了项目顺利实施,请州上协调安排一定的项目实施工作经费。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省级重点建设村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动员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省级重点建设村中要突出富民、增收产业的培植,围绕培植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为核心,有效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村建设成果才能巩固。

四是要加强省级重点建设村项目的后续管理,建立有效的项目管护制度,保证建成一批发挥效益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