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同题共答 织密“母亲河”治理监督网

发布时间:2025-01-09 09:22:26   来源:保山市纪委监委

隆冬时节,在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东河河畔冬樱花竞相绽放,粉色花朵层层叠叠,前推后拥,樱花树下的河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美丽的景色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我们社区过去没有污水收集管网,居民的生活污水长期直排进入上营河,河水又黑又臭。开展治理后,河道再现清流,河岸也种上了花草,社区生态环境更好了。”隆阳区永昌街道上营社区党总支书记说道。上营河系东河的二级支流,河水从“污”到“治”是保山市实施东河入河排放口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

东河发源于保山市隆阳区东北部,承担着14.5万亩农田灌溉任务,是保山的母亲河。3年前,由于河道淤积、农业污染、污水入河等一系列问题,东河一度成了“臭水河”“纳污河”。

保山市委、市政府将东河污染治理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政治任务。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建立了由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抓总,各监督检查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县(市、区)纪委监委既分工明确又协调配合的“室组地”纵向联动机制。聚焦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市委生态环保专项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充实监督力量、改进监督方式,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持续跟进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履职担当,加快截污治污、河道清淤、生态补水等修复治理工作,推动东河水污染治理提质增效。

在东河治理整治过程中,市纪委监委建立发现问题、反馈问题、督促整改工作机制,形成发现问题和整改销号工作闭环。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非线索类问题,采取现场交办、集中反馈、印发交办函、工作提醒等方式,督促整改责任主体认真整改、限时整改、销号整改。同时,将发现问题同步推送至行业主管部门及属地纪检监察机关,压紧压实监管责任、监督责任,形成多管齐下、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

东河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共治合力。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多部门联合成立专项执法队伍,累计开展监管执法1023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5件。隆阳区纪委监委将东河治理监督纳入政治监督重点任务,联合组成6个督查组,采取实地走访、专项监督等方式,对全区21个乡镇(街道)102个村(社区)污水管网建设、黑臭水体整治和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进行监督督查,现场交办立行立改问题43个。现如今,《保山市东河流域水污染问题整改目标任务总体方案》提出的42项措施已基本完成。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久久为功,但实现东河长治久清还需持续发力。”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常态化对东河水污染综合治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用铁的纪律、严的作风推动“一河之治”为“全域之美”。(张春怡 杨丽娟 || 责任编辑 王云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