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 | 一场触动心灵的“造纸”体验

发布时间:2024-12-26 09:26:49   来源:西双版纳州纪委监委

阳光透过半掩的窗棂,斑驳地洒在一把素雅的扇子上,吸引着我仔细端详。

这把扇子的扇面采用了传统的手工造纸技艺,纸张质地柔韧而细腻,触感随着天然植物纤维间微妙的起伏与交织而变化。

再看图案,扇面上没有水墨山水,也没有花草鸟兽,有的只是镶嵌在纸浆里的几片叶子、几朵不知名的小花,却散发出简单又古朴的气息。

怀着对扇面原生态纸张材料的向往和探索欲,我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走进勐海县勐混镇曼召村,想要在傣族民间传统手工造纸村亲手体验这项传承八百多年的傣族手工造纸技艺。

快踏入村寨大门时,远远看去,一个带有民族风情的造型与周围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凉亭吸引了我,凑上前一看,悬挂着“清风亭”三个字。再上前一步,“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一句句的廉洁文化警言警句纷纷映入眼帘。

进入村寨后,我迫不及待找到一家能够体验手工造纸过程的店铺。老板向我们介绍道,傣族手工造纸技艺早在2016年就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通过沟通,我了解到传统傣纸制作做工考究繁琐、耗时费力,需要经过浸泡、蒸煮、捣浆、浇纸、晒纸等共5步流程11道工序才算制作完成,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掌握每一道工序的技巧,只要错了一步就功亏一篑了。

我联想到门口的“清风亭”,这和做人是一个道理:生当如纸,纯净无杂,万不可行差踏错。其实,整个传统傣纸的制作过程也和“清廉”关联密切。

构皮,是手工造纸的原料。人们有节制地向自然索取和采集这种植物构树皮,每棵树只截取一部分枝桠,等到次年再生长利用。这种树越砍越发,坚韧防腐,争的是生生不息。

采集原料后,需要通过熬煮进行处理。传统技艺中,用铁锅来蒸构皮树皮,一般煮十个小时左右。熬煮,历经沸煮翻腾,只为保持本心,保持纸张色泽。

制备纸浆是一个核心工艺,通过不断捶打树皮,将其打散成为纸浆。作为原材料的树皮,在被不断被捶打的过程中折射出“千磨万击还坚劲”“粉身碎骨浑不怕”等高贵品质,“不负底色”的廉洁内涵令人鼓舞。

如果不经过清水均匀搅拌,纸浆中的纤维就无法分散。我们亦当用清风正气不断洗涤心灵,增强抵抗世间种种诱惑的能力,让内心始终清醒如初。

进行晾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将清水搅拌后的纸浆均匀分布在纸膜上进行晾晒。只有站在阳光下经过全方位、无死角的暴晒和监督,才能筑牢廉政防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柔软光滑、久存不陈、力撕不破的纸张和向善向廉的良好风气,让廉洁基因从“眼中”“指尖”植入脑海心间,真是一次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独特体验。(勐海县纪委监委  鲁茸央宗 || 责任编辑  田源)